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新闻

IPO辅导监管趋严 中介机构坦言已感到压力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1 19:23:12  阅读次数:713

在迎来IPO“撤回潮”后,监管方面拟加强对IPO辅导的监管力度。“有统一的部署,也有相关的要求,后续会向社会征求意见,估计下一阶段会有一些比较明确的办法。”一位监管系统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

虽然尚未有正式文件出台,但对IPO辅导将迎强监管,业内普遍感受到一股无形压力正在袭来。“虽然没有明确的文件,但感受很强烈,明显比以前更严格了。”一位券商保荐人向记者透露。    

IPO辅导收紧的背后,监管方面也在评估注册制实施以来的成效。“注册制实施后,监管部门也在总结经验,不断加强IPO辅导监管要求。我们一直也都在这样做。”上述监管系统人士对记者称。    

而在外界看来,注册制实施以来总体成效明显,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2019年注册制试点以来,总体上做到了健全规则体系、依法审核、透明审核,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记者表示,目前需要认真评估注册制运行两年来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忘改革初心。    

IPO辅导将迎强监管

虽然目前尚没有正式的文件出台,但对保荐机构而言,对于IPO辅导将迎强监管,已普遍有预期,且倍感压力。    

“没有明确文件,但我们都有这种感受,比以前更加严格了。”一位券商保荐人向记者透露,现在各地证监局对中期辅导报告的频率要求,感觉明显增加了,基本每3个月要上报一次,IPO辅导趋严,中介机构也普遍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从监管系统人士处获悉,此次IPO辅导收紧,实为监管部门统一部署。    

“我们一直是严把IPO入口关,始终是按照这样的要求在进行。特别是注册制实施以来,这都是一贯要求。”上述监管系统人士表示。    

此次国内IPO辅导迎来从严监管,也将对IPO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IPO辅导从严监管可以将资质差的企业剔除拟IPO队伍,同时吓退一部分‘鱼目混珠’的公司,筛选出真正优质的企业。”业内人士分析称。    

目前,国内公司对IPO热情高涨,市场一度有“堰塞湖”重现的讨论。数据显示,正IPO排队公司超过400家,处于辅导期的拟IPO公司数量更为庞大。目前已报送辅导备案材料、正接受上市辅导的企业数量超过2200家,而目前A股全部上市公司数量也才4200多家。    

为何在注册制下IPO出现所谓的“堰塞湖”情形?“沪深交易所的审核速度其实是正常的。批文节奏也还正常,尽管比去年峰值时慢了点,但现在的节奏与历史相比一点都不慢。”王骥跃认为,主要问题是不少拟IPO公司觉得窗口难得,抢着报,申报公示太多了,总体质量就下降了,在严把入口关的要求下,所谓的“堰塞湖”也就出现了。    

另一个讨论是,在数量庞大的IPO辅导队伍中,有没有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的公司?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此前被监管抽中的20家现场检查的IPO申请企业中,有16家撤回申请,引发广泛讨论。    

320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最近IPO现场检查中出现了高比例撤回申报材料的现象,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看,并不是说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因为做假账撤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    

由此看来,这也传递出监管或将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多位投行人士处获悉,318日,厦门证监局召开辅导工作会议,其中对中介机构提出多项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厦门证监局不接受辅导机构在遇到交易所现场检查后主动撤材料,或者现场检查时被发现问题,否则要对该保荐机构区别对待;申报之后要主动向厦门证监局汇报项目的进展,以及问询、举报核查等重要事项;辅导培训不能流于形式等。    

“某种程度上,监管部门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还是太心慈手软了。申报即担责与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做得还不够。”王骥跃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尽管规则中明确了申报即担责,但实际上只有特别过分的,交易所才给予处罚,因为材料质量不过关而不受理的,几乎没有。    

“对于审核中发现问题的,监管会有现场督导和现场检查,但又规定了10个工作日内撤回申请,原则上不再检查,没有履行现场检查或督导就意味着很难掌握充分证据,对发行人也就几乎没有实质性处罚。”王骥跃分析称。    

监管层评估注册制效果

注册制实施近两年时间,AIPO数量明显攀升。2020年国内IPO企业数量达到396家,融资额接近4700亿元,创下近年来历史新高。    

“近两年,A股每年上几百家企业,很多公司都要经过多轮问询。反反复复,监管早已不堪重负,很多都不得不周末加班加点。”一位投行人士对记者透露,IPO收紧,或许也有现实因素的考虑。    

近期,IPO终止和否决的案例也有所增加。318日,汇川物联IPO被科创板上市委否决。319日,华夏万卷IPO被创业板上市委否决。截至320日,今年已有超过70家企业IPO终止审核,远超2020年第四季度的40多家终止审核数量。这其中,主动撤回材料占了较大比例。    

IPO终止审核增多的背后,监管方面也在评估注册制实施后的效果。“注册制实施,两年多一点的时间,监管部门一直都在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一位监管系统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    

“注册制改革作为新事物,(证监会)一直非常关注市场的反映,始终保持向市场学习的态度,认真倾听、持续完善。”320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    

易会满还谈到了注册制。他认为注册制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总体来看,注册制的相关制度安排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市场运行保持平稳,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各方总体是满意的。”    

但易会满话锋一转,点出了几个市场普遍关心的问题。包括注册制要不要审?是不是只要信息披露就可以上市?中介机构是否已经适应?如何保持一二级市场的平衡协调发展……    

从易会满的表态看,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审核要求;现在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交易所都要严格履行审核把关职责。中国市场实际决定了,仅仅靠形式上的充分披露信息还不够。“中国股市有1.8亿个人投资者,这是哪个国家都没有的,我们必须从这个最大的国情市情出发来考虑问题。”易会满称。    

易会满还表示,注册制改革后,注册审核周期已经大幅缩短,接近成熟市场。要实现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投融资的动态积极平衡。“只有一二级市场都保持了有序稳定,才能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新股发行生态。”    

在王骥跃看来,注册制总体上做到了健全规则体系、依法审核、透明审核,虽然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大量不合格或者半成品的项目抢窗口来排队,造成了舆论对IPO公司质量的质疑。但并不能因噎废食,改革要不忘初心,不走“回头路”。    

“全面注册制改革之前,需要认真评估注册制两年运行下来出现的一些问题。”王骥跃建议,只有坚定方向,才可能改革成功。    

3月20日的论坛上,易会满也表示,证监会将坚定注册制改革方向不动摇,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系统观念,扎实做好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试点评估,完善注册制全流程全链条的监管监督机制。    

“改革当以稳步推进为宜,一步到位未必更好。注册制的全面推进,也很难说到什么程度才是准备充分了。只有在改革中才能不断完善,遇到了问题应想办法解决,迎难而上。”王骥跃认为。

“全面注册制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停滞不前;开弓没有回头箭,唯有改革才有出路。”另一位券商投行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全面注册制的推行需要多重制度的配合,包括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赔偿制度,坚持刚性退市不手软,严厉打击“借壳”上市等,同时也要保持IPO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