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证券交易所 发布时间:2019-01-09 00:12:52 阅读次数:984
编者按:“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40年砥砺奋进,改革开放在神州大地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自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大厅敲响第一声交易钟,中国资本市场伴随着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深交所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应运而生,与中国经济增长同行。深交所的改革发展经验,是改革开放的实践样本之一。近期,深交所综合研究所推出《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深交所与时代同行》系列文章,从服务实体经济、加强一线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推动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回顾和总结深交所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深交所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服务科技创新企业、民营企业、成长型企业,勇立潮头,砥砺奋进,接过新时代赋予的接力棒,继续与时代同行,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做出更大贡献。
行稳致远,建设国际领先创新资本形成中心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于一直秉承革故鼎新精神的深交所,28年来的发展历程感触尤深。
1992年,在邓小平“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南巡讲话的鼓舞下,深交所积极依托特区优势,大胆解放思想,迈出对外开放的坚定步伐。1992年推出B股市场,2002年引入QFII制度,2005年迎来台资企业A股上市,诸多探索尝试,对于吸引外商投资、推进股份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产生了积极影响。
十八大以来,深交所按照证监会统一部署,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速,在基础制度、技术系统与产品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布局。2015年实施内地与香港的基金互认,2016年启动“深港通”,不断丰富跨境产品种类,探索构建跨境资本服务机制。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深交所主动融入国家整体对外开放战略,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资本市场跨境合作,推进构建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互联互通机制。
稳扎稳打 走向开放
破壳而出。创设B股是深交所国际化征程的起点。1991年12月,为吸引境外投资者,中国人民银行与深圳市政府联合发布《深圳市人民币特种股票管理暂行办法》,开启了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序幕。1991年10月,南玻公司向社会公众发行1600万B股股份,标志B股市场正式启动。1992至1997年间,B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长,至1997年底在深交所B股市场上市的公司总数达41家,在吸引外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方面的作用显著。后来随着我国更多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台,B股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渐减弱,2000年后B股市场不再有新的上市公司,但其彰显的开拓创新精神为深交所此后的国际化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雏形初现。支持台资企业发展是深交所走向国际化的又一标志性事件。1993年6月第一家台资企业闽灿坤在深交所上市,开辟了台资企业境内上市的先河。2005年5月台资控股公司成霖洁具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以此为契机,深交所持续优化服务举措,以多层次市场板块、多样化产品供给和全链条服务体系对接上市、拟上市台资企业,支持台资企业做优做强。截至2018年11月,深交所上市的台资企业达19家,覆盖了电子设备、软件信息技术和通用设备制造等新经济领域。
注入活水。QFII和RQFII制度的引入为深交所国际化注入新动力。2002年,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证券交易实施细则》,积极促进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深市。2014年,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证券交易实施细则》,进一步放宽了QFII和RQFII的投资范围及持股比例限制,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国际资产配置渠道,壮大了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队伍,为深交所扩大开放注入活水。
锐意进取。构建跨境资本服务平台(V-Next)使深交所国际化进程迈上新台阶。2016年,深交所启动创新创业跨境投融资服务平台(V-Next)建设,以促进跨境资本形成为目标,以信息披露和展示为手段,以线上线下投融资对接平台为载体,探索形成支持创业创新的跨境投融资生态圈。目前已经为超过300家境外企业提供了路演展示和信息对接服务,合作网络覆盖全球35个国家。其中,与伦交所集团合作共建的“深伦科创投融资服务联盟”已纳入第九次中英财经对话成果清单,与泛欧交易所、多伦多交易所中小科创企业投融资服务机制合作分别纳入中法、中加相关战略对话成果。
羽翼渐丰。互联互通的一系列安排使得深交所国际化快速推进。2016年12月,深交所启动“深港通”,开启内地与香港市场全面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开通两年来,“深港通”总成交额累计4.15万亿元,其中深股通累计成交2.87万亿元,港股通累计成交1.28万亿元,跨境资金合计净流入1102.98亿元,为吸引国际长期资金入市、改善A股投资者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便利境内外投资者,深交所打造了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服务平台,截至2018年11月,平台已服务49家境内金融机构、16家境外金融机构,连接3家国际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双向申购基金金额累计约186亿人民币。深交所旗下的金融数据交换平台已与全球多家国际服务平台合作对接,为完成跨境投资提供技术支持。深交所主动参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易所,牵头收购达卡交易所25%股权,战略支持达卡交易所开发和完善自主技术系统,探索推动全方位技术、市场和设施的联通与共享。
鲲鹏展翅。跨境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技术系统的逐步完善推动深交所国际化稳步发展。2017年3月,深交所推出首支在中国和欧洲两地同步发布行情的中国绿色债券指数——“中财-国证绿色债券指数”,为境内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绿色债券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共同标尺和投资工具。2018年3月,深交所启动了“一带一路”债券业务试点,积极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8年11月,共有7家境外公司累计在深交所发行13单、金额总计222亿元人民币的熊猫公司债。同时,深交所还积极推动更多追踪境外指数的基金产品在深交所挂牌,满足境内投资者资产国际化配置需求,截至11月底,共有4只跨境ETF产品、34只跨境LOF产品和4只跨境分级基金在深交所挂牌,资产规模达82.5亿人民币。
功不唐捐 全新格局
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领导下,深交所持续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制度、服务与国际最佳实践接轨,完善境外投资者服务体系建设,显著提升国际化水平。
多点发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在服务上,推动V-Next平台在韩国、印度、柬埔寨、老挝、巴基斯坦、越南、菲律宾、南非等多国落地,拓展与沿线国家的多层次交往合作,累计为13个沿线国家和新兴市场的18家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交易所提供共20批次定制化培训。在融资工具上,启动了“一带一路”债券业务试点,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政府类机构及优质企业发行“一带一路”熊猫债,截至2018年11月,共有2家境外公司累计发行5单“一带一路”熊猫债券,发行金额总计92亿元人民币。此外,通过股权与技术合作等方式,深交所协助沿线国家完善资本市场基础设施,提升其融资功能与效率。
创新产品,满足投资者跨境资产配置需求。深交所不断创新跨境产品服务体系,推动固定收益品种创新,加大跨境指数及基金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探索建设自主海外指数体系,集中力量打造深市核心指数在海外的基金产品群,引导境外投资机构配置深市资产,推动更多追踪境外指数的基金产品在深交所挂牌,满足境内外投资者资产国际化配置需求,实现投资者财富的保值增值。
深化合作,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深交所广泛参与国际组织事务,通过担任主讲单位、发表专题报告、筹办国际会议等形式分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加入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助推市场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金融建设;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各项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有关投资者保护和“看穿式”监管的实践与经验获得了国际组织和境外监管机构的认可,提升了交易所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深交所成立以来,不断谱写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新篇章,助力我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现在的深交所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全球投资者分享中国创新经济发展的桥梁纽带。
行远自迩 创新中心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深交所一直是资本市场领域中最活跃的力量,展望未来,深交所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同各方一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的指示,持续优化完善“一带一路”跨境资本服务机制,强化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特色定位,全力打造国际领先的创新资本形成中心。
积极创新,推进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深交所将继续推动跨境投融资产品开发,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支撑。深交所将充分发挥在技术领域和管理层面的实践经验,不断推进技术体系和管理经验国际化发展,更好地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和能力合作。与此同时,深交所将研究探索形式更丰富、范围更广泛的跨境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加大向境外投资者推介A股的力度,引导境外长期资金投资A股。
深耕服务,打造有利于创新资本形成的投融资国际合作平台。深交所将不断规范V-Next平台运行机制,为境内外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全周期、多方位的融资和培育服务,打造跨境投融资对接服务的国际品牌。在现有试点基础上不断优化业务运作机制、深化合作服务模式,实现V-Next平台功能持续升级,逐渐从单一的信息展示平台过渡至功能完备、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跨境投融资对接服务平台,不断扩大平台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促进更大范围的资本对接,形成国际领先的创新资本生态圈。